查看原文
其他

在共同富裕新蓝海中锚定浙江产改的新跑道|之江策

杨梅芳 之江策 2023-03-14

 导  读   

♬ 点击上方收听文章导读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多次深刻阐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目标安排和重大举措。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5方面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重要阐述,排在首位的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这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指明了正确方向、明确了根本遵循、凝聚了发展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浙江寄予厚望。202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浙江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同年7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正式发布,聚焦四大战略定位,明确“四率先三美”发展目标和“七个先行示范”实施路径,明确56个指标到2022年、2025年的两个阶段性目标。2022年农历上班第一天,召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会,并将今年确定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机制创新年、改革探索年、成果展示年。

如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助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本文认为,首先必须厘清产业工人、产改、共同富裕内在的逻辑性,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群体,而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产改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部署的重大改革,是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共同富裕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为主要标志的社会变革,那么作为拥有2000万产业工人的浙江产改工作,其出发点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落脚点就是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基本图景。

近年来,浙江产改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聚焦主题、立柱架梁、夯基垒台、系统集成,广大产业工人日益成为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共同受益者。进入打造“重要窗口”、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新发展阶段,对浙江产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产改工作进入深水区,理应改革再探路、试点再引路、发展走新路。关键还是要从解决浙江产业工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针对性的深入实施“产业工人收入倍增”“产业工人建功立业”“产业工人技能人才群星培育”“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蝶变跃升”等四大行动计划,进一步优化完善产改的节次推进赛道,有效加强产业工人的改革贡献度与事业耦合度,加快推动浙江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全面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


正 文

- 约10500字 -


一、立足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基本图景,全面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价值和使命担当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部署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占全国2亿和浙江全省2000万人左右的产业工人队伍,其改革关系到产业工人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实现,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稳固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浙江“重要窗口”打造和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实现。


01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基本图景,是包括广大产业工人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全面、普遍、发展的共同富裕。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产改方案,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工人阶级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充分释放了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强烈信号。我们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新背景下加快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价值。当前,浙江产业工人依然是“扩中提低”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和突破的潜力所在,其改革的重点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主体地位、弘扬勤劳致富精神等,这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具有高度的融合性和关联度。在实现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上,要通过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更好地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全力提高产业工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要提高产业工人的技术技能素质,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做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助推产业工人的物质普遍富裕,使改革成果更公平惠及广大产业工人;要聚焦思想引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助推产业工人的精神普遍富足,实现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02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基本图景,迫切需要一支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当前我们正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制造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竞技场”,这不仅深层次倒逼产业变革,也对产业工人的技能结构与技能提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突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瓶颈,这既需要先进的技术、高端的设备,也需要有一个与浙江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集聚地”“蓄水池”,更需要依靠广大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和全省千万产业工人的共同奋斗。当前,浙江的产业工人近80%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技能素质总体还不高、技术工人总量还不足,但身处生产制造领域最前沿,在加快产业转型、推动技术革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作用,在实施“十四五”浙江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主人翁作用。只有不断深化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贯通产业工人职业成长机制和发展通道,打造一支宏大的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才能使浙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这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回应和解决了浙江振兴实体经济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依靠谁、发展谁、建设谁等重大问题。


03

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基本图景,必须积极回应广大产业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广大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新产业、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涌现,浙江出现成千上万的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其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组织形式、利益诉求等呈现新诉求、新特点,他们的权益实现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都要求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积极回应广大产业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破除束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等要素全方位入手,从实施民主管理、规范公司治理、强化社会责任、加强权益维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举措多角度切入,切实把广大产业工人队伍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面提升浙江产业工人的政治认同感、阶级认同感、职业认同感,不断提升广大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浙江积极探索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广大产业工人成为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共同受益者

浙江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牵引,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新时代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围绕“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总体要求,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找跑道、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切实成为共同富裕的直接参与者、积极贡献者、共同受益者。一是顶层设计产改工作的“五纳五促”,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工会推动、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改革大格局,较好的实现了将全省产改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数字化改革、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等总体布局,促进了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二是系统谋划产改工作的“四梁八柱”,制定完善了产改实施方案和重点工作推进落实闭环机制,配套出台了保证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建功立业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系列制度安排,基本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产改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三是分类推进产改工作的“试点赛马”,按照分梯次探路、分层次探索、分重点突破的思路,聚焦非公企业等关键领域,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碳达峰碳中和、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等重点工作,实施一系列不同类型、有示范带动作用、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并积极推动由点到面、由试点企业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2021年被列为全国深化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省份。四是建立健全产改工作的“人才体系”,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基本形成了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为龙头,省级技能大赛为主体,市、县级技能大赛和企业岗位练兵技能比武为基础,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以及适应职工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五是全面营造产改工作的“浓厚氛围”,深入落实劳模工匠、技术能手、青年专家等帮扶政策,积极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全省上下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蔚然成风。具体成效主要体现五方面:


01

产业工人内涵和外延持续拓展。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产业工人队伍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已经从传统意义上在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等企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的产业工人,拓展延伸到第一产业的农场、林场,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人。其中,新动能产业,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制造业领域的知识型、技术性、创新型、复合型产业工人已经成为新兴产业工人队伍的主力军。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3.6%、23.2%和17.7%,居前3位。产业的转型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流动,使得这一领域吸纳了大量新增劳动力。据历年《浙江统计年鉴》数据测算,2018—2020年浙江省非私营单位和规上私营单位中,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三年间增长了26.3%。


02

产业工人结构和质量持续优化。一是80、90后的新生代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浙江近2000万的产业工人大军,在第二产业就业近1400万人,第三产业就业近500万人。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新生代产业工人有近五成。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表现为求知欲望高,思想敏锐活跃,精力充沛好动,兴趣广泛勤于思考, 逐渐成为产业工人的支柱力量。二是文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工人的低学历状况随着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大量加入,正逐渐向中、高学历发展。以占产业工人绝大多数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工人而言,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15%。三是技能素质快速提升,随着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技能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作用下,加速实现优胜劣汰。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13万人,比2016年增加75.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1.7%,比2016年提高5.3个百分点。


03

产业工人创新和活力持续激发。据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新动能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大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两年平均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速为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两倍。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0%、17.9%、17.2%和17.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5%、13.7%、16.4%和17.9%。2021年1-10月,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2.7%和18.7%。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显示,从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实验发展活动及专利情况看,2019年浙江获得有效专利发明数75770件,稳居全国各省份前列。与此相对应,浙江通过组织开展立功竞赛、职业技能竞赛、职工技术创新、“安康杯”竞赛和职工节能减排竞赛等五大系列活动,不断激发产业工人的创新创造活力。


04

产业工人教育和培养持续完善。浙江着力建设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强化中职与高职并重、中职与高职衔接、职教与普教融通建设,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中职—本科人才培养试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浙江省2018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被教育部列入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省(区、市)首位。2019年12所高职院校被认定为全国优质学校,占全省高职院校25.5%,15所高职院校入围全国“双高计划”建设名单,入选比例居全国首位,总量位列全国第二。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2所,在校学生数达74.3万人,比1949年增加291所,增长7.1倍;在校生增加73.5万人,增长91.9倍。全省技工院校招生数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在校生达17万人。近年来全省年均培训产业工人100万人次,全省1500家左右企业通过备案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全省超20万人次取得技能等级证书。


05

产业工人机制和环境持续改善。一是政治环境改善,近年来,浙江省相继出台《关于建设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关于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的意见》《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浙江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浙江省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十九大以来,随着《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新时代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实施》《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的陆续出台,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经济环境改善,高技能人才的工资收入出现较快增长。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市场部分职位工资价位》数据显示,2018—2021年,高技能人才收入呈较快增长趋势,如电切削工高级技能人才收入增长了114.3%,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操作员高级技师收入增长了93.7%,保育员高级技师收入增长了92.3%,远高于同期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三是社会环境改善,全省劳动关系和谐,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的住房、入学等问题基本得到落实。劳模工匠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产业工人评选认定活动全面推开,在全社会营造了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充分借鉴工业强国经验教训,更好实现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锻长板、补弱项、强特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工业飞速发展过程中,有其产业工人发展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解剖麻雀,梳理其产业工人培养模式及其技术技能开发体系,有助于更好的锻长板、补弱项、强特色,推进新时代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01

德国的实践借鉴。一讲到工匠精神,很多人都会立即联想到“德国制造”。多年来,德国已经形成一套“政府+企业+工会”的技能培训体系。德国的工业技能资格都是由国家统一认证,企业培训则由工会全程监管。其最为著名的就是“二元制”职业教育,其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是指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的实际操作场所。学生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企业学习,有85%的学生就在培训企业就业。而且德国有较为成熟的“利益共享”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德国政府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金额的财政补助,凡是接纳职业学校学生到生产岗位进行实践学习的企业,可对其免除一部分国税。企业也会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进行一定的奖励。德国正是通过这种企业雇主、工会和政府多方协作方式,有效化解了众多企业不愿提供培训只想挖人搭便车的市场失灵现象,较好解决了高速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普遍存在的技工荒难题。


02

英国的实践借鉴。首先,英国政府及其立法机构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支持产业工人发展,先后颁布和出台了《继续教育和培训法》《支持继续教育领域培养卓越劳动力的政府战略》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文件。其次,英国拥有的几百年历史的行业协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他们除了肩负部分技能人才的培训任务外,还负责牵头制定职业标准、预测技能发展趋势,提供政府、雇主及产业工人之间的对话平台等。第三,英国还建立了多元的投入机制,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帮助就业者提升基本技能以获得国家职业资格,鼓励企业积极投资职业教育及培训,按照工资1%的比率提取雇员培训费,为中学毕业后的年轻人提供培训“代金券”用于支付培训费用等。此外,英国还有源远流长的现代学徒制,以及作为特殊培训教育机构的职业进修中心和建立在协议基础上的行业联盟、行业技能院校学习基金等。


03

美国的实践借鉴。美国崇尚“实用主义”,关注投入和产出关系,其法规制定与修改也非常注重时效性、操作性和针对性。美国倡导不同类型教育间的学分互认以及职业资格证书与学位文凭并行并重及有条件沟通的制度。社区大学是美国的一种特色,它提供两年制的初级高等教育,目前美国约有1200多所社区大学,拥有1000多万注册学生,其中60%是边工作边读书,构成了美国职业教育、再教育的主体。


04

日本的实践借鉴。日本的工匠精神培育做法非常值得借鉴,他通过核心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认识,激发学生的工匠意识,通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共同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职业习惯。日本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与之闻名的人事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年工序列制、终身雇佣制等,日本企业有最为稳定的工作岗位,企业员工更有意愿去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以求在岗位上有更为突出的表现。日本正在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4.0”以对抗新兴市场国家对其制造业的冲击。日本非常关注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培训,其修订的《中小企业劳动力确保法》规定中小企业培训员工可获得资助的经费占培训费用的50%,还通过实施一系列信贷优惠政策,给予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贷款贴息资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德国、英国,还是美国、日本,虽然在制造业强国发展进程中各有特色,但他们共同之处,一是都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和技能培养并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二是都拥有完善的职业教育法规和扶持政策;三是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四是都具备企业深度参与的职业教育多元主体;五是都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打造。


四、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加快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对策建议

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浙江的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参与和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是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机遇和使命担当。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浙江产业工人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切实提高浙江产业工人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全面夯实浙江产业工人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能力水平。


01

建立健全产业工人激励机制,实施浙江“产业工人收入倍增”计划,助力构建共同富裕橄榄型社会结构。浙江产业工人总体处于低、中收入群体的临界点,是“扩中提低”的重点群体和加快“扩中”的潜力所在,既要稳存量避免部分高技能人才掉出中等收入群体,又要扩增量促使更多产业工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一是经济上促增收。健全完善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技术能力、岗位价值、业绩贡献等多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健全符合工匠培养和技能人才培养、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的分配机制,鼓励企业建立技能人才岗位分红、股权和期权激励机制,推动技术工人从“打工者”变成“合伙人”,努力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二是政治上得权益。实施各级党委政府领导联系浙江大工匠、浙江杰出工匠制度,研究落实省级大赛先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等突出贡献人员统一规划、培养、支持、使用机制,切实提高产业工人“两代表一委员”和各类评优评先中的名额比率。三是保障上有实惠。扩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对产业工人的覆盖面,将产业人才工作纳入亩产论英雄和标志性产业链打造等重点考核评价体系,推动科技、技改、人才等补贴覆盖技术工人,对紧缺急需、关键岗位的高技能人才,经认定后在落户、子女教育、购房、医疗等方面予以特殊支持。


02

建立健全产业工人作用发挥平台,实施浙江“产业工人建功立业”计划,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改革的迭代完善硬核突破。一是凝聚产业工人的发展参与度。厚植“家国情怀”,深入开展劳模工匠精神进学校、进教材、进企业、进社区、进工地,举办“产改直通车”“劳模工匠‘开学第一课’”等活动,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产业工人怀匠心、践匠行、出匠品、做匠人。二是加大产业工人的改革贡献度。重点围绕打造全球数字经济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决策部署,推动省、市、县、乡镇和骨干企业在数字安防、生物医药、绿色化工等重大产业集群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开展新的竞赛工种或项目。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聚焦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行业领域,组织开展节能降耗、循环利用等专项竞技活动。三是提升产业工人的事业耦合度。实施以“五百”为基础的高技能人才提振计划。即实施百万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活动、百万产业工人素质提升行动、百万产业工人技能竞赛活动、百万产业工人安全大培训活动、百万产业工人技术创新实践活动,为“浙江制造”“浙江创造”乃至“浙江智造”登上世界舞台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和人才支撑。


03

建立健全产业链、专业链、人才培养链全链赋能体系,实施浙江“产业工人技能人才群星培育”计划,助力打造一支与共同富裕相匹配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立足高质量教育和高质量就业两大共同富裕的重要突破口,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发力的产业工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一是全力打造“浙派工匠”。系统推进“技能浙江”行动,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加快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晋升的“多通道”机制,促进管理、技能、专业技术通道之间的有效衔接。二是全力提升技能教育。动态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支持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向新就业形态延伸,鼓励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鼓励社会力量以资本、知识、技术等要素参与办学培训。三是全力实施产教融合。加快建设劳模工匠学院、技工学院等基础平台,力争“十四五”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翻一番。全面深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支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推动制定服务“一带一路”、 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为高技能人才走出去创造条件。


04

建立健全产改的节次推进赛道,实施浙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蝶变跃升”计划,助力共同富裕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一是构建有部署、强推进、重落实的改革闭环。以做好全国深化非公企业产改试点为契机,构建省、市、县、乡镇、骨干企业到底到边的“五级联动”工作格局。尊重基层首创,探索实施专项试点,推进改革向基层延伸、向一线拓展,向山区26县倾斜。完善产改绩效考评体系,健全产业工人统计监测分析,开展专项督查,全力推进并动态反映产改及其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成效。二是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基层党建。积极关注并及时研究推进交通物流、快递外卖等高流动性的新兴领域和新就业形态基层党建。在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及小微企业产业工人中加大发展党员力度,有计划地培养优秀产业工人党员成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企业经营管理骨干。三是实现多场景、全方位、系统性的制度重塑。坚持运用创新理念、数字思维、系统集成,从产业工人“急难愁盼”问题入手设计应用场景,在技能提升、社会救助、矛盾调处等方面加强多跨协作,运用数字赋能的成果,建立完善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基础数据库,开发建设产业工人人才库和人才码,推动产改工作上网、数字上云、蝶变跃升。努力实现“五个相匹配”:即让能力素质与产业发展相匹配,让保障体系与队伍需求相匹配,让成长路径与发展趋势相匹配,让工作体系与改革实质相匹配,让文化氛围与浙江气质相匹配。


参考文献

[1]李玉赋.新的使命和担当[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06):25

[2]王东明.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J].中国工运,2021(06):4-7

[3]吴刚等.新时期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02):52-63

[4]洪芳等.经济新常态下山东省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探索[J].山东工会论坛,2018(05):1-13

[5]胡俊平.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挑战与对策[J].科普研究,2021(4):63-68

[6]邵程林等.新时代我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升级路径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3):6-11

[7]赵洪山等.浙江省低收入产业工人收入现状及倍增对策[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4):1-11

▲上下滑动查看


作      者:杨梅芳

课题名称:202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对策类重点课题《关于深化我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全面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学术贡献:本课题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产业工人、产改、共同富裕内在的逻辑性,较为全面的梳理了在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基本图景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时代价值和使命担当,丰富和完善了新发展阶段产业工人的理论研究视角。同时本文通过对浙江产改做法和成效的总结概况,以及对德英美日等工业强国的经验借鉴,创新性的提出实施浙江约2000万人的产业工人收入倍增、建功立业、群星培育、蝶变跃升等四大计划,进一步优化完善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节次推进赛道,有效加强了产业工人的改革贡献度与事业耦合度,有利于加快推动浙江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对全面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

杨梅芳,公共管理硕士,杭州市总工会干部学校讲师,教研室负责人,杭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宣讲团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工会基础理论、职工队伍素质提升。近年来,参与部级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厅级重点课题2项,市级课题多项,发表期刊论文近10篇。


投稿邮箱:zhijiangce@163.com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